网站首页

社科之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之窗 > 正文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黄竹三 延保全

发布日期:2022-07-22  来源:   点击: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获奖成果简介


奖项类别:著作论文奖

成果名称:中国戏曲文物通论

出版单位/期刊/有关部门采纳,出版/发表/被采纳时间:

三晋出版社,20177

主要作者:黄竹三,延保全

学科门类:艺术类 奖励等级:二等奖

一、篇章结构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是第一部对已发现的戏曲文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的专著,为戏曲文物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书结体严谨,布局清晰,疏密有致。绪言与第一章堪称全书之“总纲”,绪言开篇明义,明确戏曲文物的定义与研究价值,第一章紧承绪言,言明戏曲文物是如何成为学术研究对象,以及划定戏曲文物学的研究分期。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戏曲文物发展史”,以“戏曲孕育期”“戏曲形成期”“戏曲繁盛期”的时间线索勾勒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的戏曲文物概况,根据每一时期文物的留存情况和具体类别,将其置于戏曲史的层面进行观照,文图比照,分而述之。第五章为“类别研究”,对戏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场所进行了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剧场流变情况。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属于“专题研究”,对宋金元杂剧脚色的行当、形象、服饰、化妆、道具、乐器等方面逐一细考。后附“参考文献”“后记”。

二、主要内容

全书阐述了戏曲文物定义、类型和研究意义,概括了戏曲文物研究的分期和各阶段的成就,详述了戏曲孕育期演艺文物、形成期演剧文物、成熟期戏曲文物的性质、种类、数量、形态、价值,在此基础上揭示戏曲发展不同时期演出场所、脚色行当、服饰、化装、道具、乐器等表演形态的衍变,并放置于历史发展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全书共43万余字,收录各时期珍贵的戏曲文物图片近400帧,资料丰富,并附有详细说明,对不同时期戏曲的演出状况论说周详,见解多有卓异之处,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戏曲发展有所裨益。有些戏曲文物是作者在田野考察中的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三、观点与方法创新

全书是“二重证据法”的戏曲学实践,廓清了长久以来仅凭文献探索而被遮蔽的戏曲发展面貌,厘定了一些含糊不清的戏曲概念,提出了诸多新颖的学术观点。如以“泛戏剧形态”解读戏曲起源问题,并对戏曲形成前的演艺文物进行了合适分类;根据碑刻信息和出土文物指出宋金元时期乡村演剧与城市演剧同步进行;确定墓葬杂剧砖雕和砖俑的脚色及功能,总结出主要脚色的动作、化妆、服饰等特征,为元明清戏曲脚色演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本书在2010年由山西出版集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17年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三晋出版社再版,并将书中图片以彩版形式重排。同年受到“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基金资助,翻译成英文,并由文津出版社出版发行海外。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戏曲研究界广泛好评,累计引用达2000余次。2014年获山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