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1-25  来源:   点击: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拟设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2020-2022年),现将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

  1.建设目标和任务。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六个要”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总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校的师资优势,以一校包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方式,建立健全相对固定、供需匹配、上门示范、精准培训的集体备课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创新集体备课形式,提升集体备课效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工作高质量发展,逐步缩小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差距,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建设周期和资助额度。“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项资助额度90万元。

  3.申报对象和申报办法。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代表性成果、师资力量足够承担工作任务的学校,可申报“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具备申报资格的学校,填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申报书(2020-2022年)》,省级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育部社科司。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1.建设目标和任务。面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长期战略目标,遵循拔尖教师培养成长规律,发挥名师大家传帮带作用,培养一大批年富力强、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建设一大批能够在全国层面代表各办学层次、各类型学校最高教学水平以及面向国内外深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示范课程,在服务重大国家需求、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形成代表性工作成果。

  2.建设周期和资助额度。名师工作室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项资助额度30万元。2018年、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设立的11个名师工作室项目,统一纳入项目管理,继续执行立项通知书注明的经费额度和经费管理使用方式。

  3.申报对象和申报办法。各省级教育部门,精准对标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中央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已设立的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布局和“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奖情况,优中选优,限额申报。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须受聘教授职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少于10年,且2016-2020年每学年必须为本专科生主讲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完成至少一个建设周期的项目任务,模范践行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各项要求,教学效果好,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做到“八个相统一”,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成果影响力大、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所在学校为项目建设依托单位,须为名师工作室提供支持保障并强化过程管理。省级教育部门对拟推荐的名师工作室进行不少于5天公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申报书(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申报汇总表》统一报教育部社科司。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1.建设目标和任务。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载体,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手段,构建全息化、可视化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研发网络共享、成本适宜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打造若干顺应教育技术革新趋势、辐射带动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2.建设周期和资助额度。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根据前期建设基础、省级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建设资金配套能力,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至400万元。

  3.申报对象和申报办法。拟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区域最多各设立1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拟申报的学校按所在区域申报,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已开发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设施,拥有无争议的知识产权,已实际投入建设资金不低于50万元,原则上已开展不少于一个学期的虚拟仿真教学应用,技术环境稳定,教学效果良好,且学校、省级教育部门同意提供不低于1:1的配套建设资金。具备申报资格的学校填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申报书(2020-2022年)》,省级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育部社科司。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心

  1.建设目标和任务。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细分深研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创新内容供给,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持续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服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教学工作,第一时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以下课程分别设立1个教学创新中心: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科)、“形势与政策”(本专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阶段)。

  2.建设周期和资助额度。教学创新中心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项资助额度120万元。

  3.申报对象和申报办法。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具有先进理念、取得显著成果、形成鲜明特色,且2012年以来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2017年以来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学校,可申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心,同一学校限报1项、对应1门课程。其中,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的学校,所申报课程须与被认定的课程名称一致。具备申报资格的学校填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心申报书(2020-2022年)》,省级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教育部社科司。

  五、材料报送要求

  1.每类项目每校限报1项。项目负责人应符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所在单位须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项目负责人必须实际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位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申报书所列人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2.申报材料由社科处统一报送,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申报汇总表》一式3份、各类项目申报书均一式13份、包含所有寄送材料电子版的光盘两张。

  3.材料报送时间截止至12月11日下午6:00。

联系人:崔楠

联系方式:2051075